DIGITIMES观察,川普上任后关税政策反覆,尽管能源及能源产品豁免适用对等关税(reciprocal tariff),但已对中国绿能产品供应链造成实质冲击,尤其是对中企主导产能的太阳能、电池产业影响较大。
在太阳能产品方面,美国为防止中国透过东南亚国家「洗产地」(transshipment),将针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徵收高额关税,预期将重构中系太阳能业者在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布局;在储能电池方面,美国对中国徵收高额关税,将直接影响中国电池产品出口,全球电池产业链将由目前的中国主导转向多元供应。
美国关注中系太阳能业者的重点为「洗产地」,因此美国将对柬埔寨、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四国徵收高额关税。DIGITIMES观察,中企因应作法为弹性调配美国、东南亚与其他海外产能,中系太阳能业者逐步强化美国在地产能、调降东南亚厂产能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。中企将迎来第二波东南亚生产据点移转,从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泰国,移转至未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如印尼和老挝,甚至是拓展新兴海外市场,分散供应链风险。
在电池产品部分,美国对中国储能电池将课徵173.4%高额关税,虽5月暂降至40.9%,但仍高于对台关税(32%对等关税,现处暂缓徵收期,课徵10%对等关税),中国储能电池业者有两派因应作法,一是美国在地生产避开关税障碍,二是策略性转向,暂不进军美国市场。若中国储能电池面临美高额关税,将推升中国储能电池出口美国市场的成本,削弱其价格优势,美国市场势必加速寻求非中系供应商,台湾、韩国业者有机会迎来转单效应。
整体来看,美国关税将造成绿能产品市场价格上涨,不利美国再生能源案场发展,影响能源转型进度。除关税因子,川普2.0对全球绿能产业的影响,仍得观察《降低通膨法案》(Inflation Reduction Act;IRA)对绿能相关补贴暂缓影响程度,及参众议院最终审议结果。